2006年12月17日 星期日

到達某一個地方

Alice in Wonderland
nicholasjones@Flickr, CC BY 2.0

學期初時入手ㄚ亮工作室的《解說愛麗絲漫遊奇境》,雖然精裝版不便宜,但倒是很值得。這是我讀過最詳盡的中文版愛麗絲夢遊仙境,幾乎是以學術翻譯的標準在處理文本。從各種版本的比較(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版本頗為混亂)、原版插圖(原作者 Carrol 對於插圖非常用心,不但敦請職業漫畫家 Tenniel 繪製,每一張圖片的細節都與畫家仔細推敲,希望能呈現出文字並未表達出來的部分)、作者逸事(例如 Carrol 後來據說喜歡上現實生活中的 Alice 而導致兩家絕交)都詳細列上,左頁英文、右頁中文,遇到中文讀者較為不熟悉的口語用法,也會在下方以「單字─音標─中文」解釋的方式標註。而我之所以會稱之為有學術翻譯水準的原因,是因為譯者對文字推敲的細密程度,早已遠遠超過了「童書」的標準。幾乎每兩頁便會出現五到數十行不等的中文註腳,針對原文中的語意(這句話這樣說其實是有某某雙關的意思,或是在諷刺誰誰誰)、語氣(這句話這樣寫是因為要表達愛爾蘭腔調)、版本對照(這段話在版本A中有一點不一樣/這段故事在版本A中沒有,我們採用的是版本B的說法,差異在於OOXX──我目前看到最可怕的註腳竟有多達四個版本的比較)、出處(這句話是變造自某某英國諺語、這首詩是出自某某年某月某雜誌!)、背後的意義(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角色可能是源自 Carrol 的哪個友人),甚至連第九章中的猜謎遊戲(Yes and No)都大費周章地去狄更斯《小氣財神》中尋找出處並附上原文!相對於以上這些近乎變態的細節,把故事中的詩一一標註韻腳字、每個章節後都有附有內容提要,並且把段落依序編上號碼這些事情,反而顯得基本而微不足道了。

說了這麼多想講的其實只有一件事。書裡有一段在我心中縈繞不去的對話:


Chapter VI. PIG AND PEPPER. 第45段

。Alice 向 Cheshire Cat 問路

"Would you tell me, please, which way I ought to go from here?"
「可不可以請你告訴我,從這裡我應該往哪裡去呢?」

"That depends a good deal on where you want to get to," said the Cat.
「那主要還看妳想往哪裡去囉。」這貓說道。

"I don't much care where--" said Alice.
「我不太在乎是去哪裡──」Alice 說。

"Then it doesn't matter which way you walk," said the Cat.
「那麼妳往哪條路走都無所謂吧。」貓說道。

"--so long as I get somewhere," Alice added as an explanation.
「──只要能讓我走到某個地方就行了!」Alice 補充說明。

"Oh, you're sure to do that," said the Cat, "if you only walk long enough."
「噢,妳一定可以的。」貓說,「只要妳走得夠遠。」


噢。你一定可以的。

選擇什麼路得看你想往哪裡去。



只要走得夠遠,一定能到達某一個地方



20061217@ptt2 (#15XA-YD2)


2006年12月16日 星期六

迷宮

Bose Corn Maze
retrocactus@Flickr, CC BY-NC-SA 2.0



一座迷宮

僅能從唯一、唯二,頂多唯三的入口進出你



卻不知道那些迴圈過深的房裡

住有誰人深深淺淺的

足印



20061216@ptt2 (#15WknoHh)


2006年12月12日 星期二

重量

DSC01162

一百公里的步行之後,本已老舊的運動鞋突自底部翻裂,無法繼續行走。旅行途中手邊苦無材料的我,急中生智,用醫藥箱裡多餘的繃帶將鞋身牢牢綁緊,竟安然撐完全程。

旅途中值得記憶的片段很多。清晨六點的山、暗夜迷失的慌亂、疼痛發腫的雙腳,還有來自無數陌生人的加油。

但所有片段裡唯一使我縈繞心頭無法忘懷的卻是這幀照片。

我總覺得,真正使這雙鞋磨耗毀壞的並非百里顛簸。而是這趟孤單的旅行加諸在一個年輕旅人身上,永難磨滅的重量。



20060721-24 南下行腳@Flickr

20061212@ptt2 (#15VOLKci)


2006年12月1日 星期五

美麗的眼睛

Cat on chair
alexbrn@Flickr, CC BY-NC 2.0

深層的悲傷並非一種情緒,而是更內在的生命質地。

有一種人,天生便具有極為敏銳的直覺,總能輕易地洞穿旁人的一舉一動、事件的來龍去脈。他們能劇烈感知到隱藏在肉眼可視的屏幕背後諸種最細微的擾動,以致一眼便看透了這世界的真相。

那是一種宿命式的疏離,根植於靈魂底層的悲傷。這種悲傷並不會全然顯現在情緒上。他們仍能徹夜狂歡,在早晨的微光裡帶著微醺笑意沉沉睡去。然而這種悲傷遠比情緒更加透徹,直直貫穿他們的靈魂──一旦你明白了什麼,就再也不可能假裝不知道、閉上眼睛去融入這個世界。

他們永遠都會這麼悲傷,他們的悲傷永遠都會這麼深沉。他們擁有一雙能夠洞穿整個世界的美麗眼睛,卻註定要活在一個他們永遠無法融入的世界裡。

一輩子都要這麼悲傷,一輩子都要這麼疏離,他們別無選擇。



20061201@ptt2 (#15S4-jS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