乍讀傳時,聞友斥范氏不究人情、自行其是,遇事驕矜氣盛、無知躬省,謂之可憎也。是時愚未閱及全文,僅答以莞爾,且於該夜反覆讀之,後掩卷嘆息。
吾深體友之憎惡。孟博律己以正,故信己以直,縱孤行至遍體鱗傷亦不讓毫釐,殆執狂而無悔。以其理直,是故氣盛,蔑棄人我往來之折衝、官場政治之應對,「猶以利刃齒腐朽」者,必為當世左右所厭。是以滂雖有「士大夫迎之者數千兩」盛名,仍宦海波折,屢遭奸佞謗陷,良有以也。
然愚通覽全文,特愛「詔下,急捕滂等」一節。聞督郵「抱詔書,閉傳舍,伏床而泣」,滂無多語,意氣自若,言「必為我也」,「即自詣獄」。縣令大驚,脫口直詰:「天下大矣,子為何在此?」
漢末道衰。士人本多有可擇之途,「天下大矣」。唯滂獨堅其志,執意「在此」,擇旁人無擇之徑,「嚴整疾惡」,臨獄無懼,至死無悔。何其壯也!「在此」二字,豈非孟博不與濁俗為類、名留青史之故歟?
* * *
整篇文章最愛的還是當「詔下,急捕滂等」,督郵「抱詔書,閉傳舍,伏床而泣」。范滂並沒有逃避,只說「必為我也」,便「即自詣獄」。
縣令大驚,倉皇而出、解下官印,甚至要「引與俱亡」,此時脫口問他:
「天下大矣,子為何在此?」
在混亂的東漢末年,身為一個政治人物、一個士人,范滂本有很多很多選擇,「天下大矣」。但他做出了選擇,選擇毫不遲疑地站在這裡,選擇不計代價地去實現自己堅信至死的生命價值,選擇正面迎向這個黑暗的世界。
「在此」,是范滂與眾不同的選擇,也正是他名留青史的原因。
20051227@ptt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